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述评

消息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临床病理讨论”栏目征稿

    <正>临床病理讨论(Clinico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个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治的一种形式,尤其对于一些疑难和罕见病例更为重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各项结果,一方面可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另一方面亦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经验和更开阔的思路,提高医师的诊疗能力。一篇好的临床病理讨论,往往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活教材,也是其他文体难以取代的好形式。

    2017年12期 v.16 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正>《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医学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创办于2002年,月刊。本刊是国内外唯一的一本反映老年多器官疾病的期刊,主要交流老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老年两个以上器官疾病及其他老年多发疾病的诊治经验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开设的栏目有述评、综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病理讨论等。

    2017年12期 v.16 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调整文末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正>自2017年1月起,我刊调整录用稿件的文末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中文参考文献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中文在前,英文在后;(2)参考文献如有"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编码,应著录,列于末尾。示例:[1]Williamson JD,Supiano MA,Applegate WB,et al.Intensive vs standar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in adults aged≥75 year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16,315(24):2673-2682.DOI:10.1001/jama.2016.7050.

    2017年12期 v.16 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论文优先发表快速通道

    <正>为加快重大医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我刊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论文开设快速通道,优先发表:(1)国家、军队、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2)其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论文;(3)相关领域各类最新指南解读。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科学性和创新性的说明。我刊对符合标准的稿件,即快速审核及刊用。

    2017年12期 v.16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关于录用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正>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价值,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已启用优先数字出版(online first)平台。编辑部会将已被录用并完成排版校对的论文先于印刷版在杂志网站优先数字出版。同时,印刷版一经确定卷、期、页码,将上传至网络出版平台并取代优先出版的数字版。若有作者参阅本刊优先数字出版文献并引为参考文献的,请务必在其引

    2017年12期 v.16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老年心脏病学杂志(英文版)》征稿启事

    <正>《老年心脏病学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JGC,ISSN 1671-5141/CN 11-5329/R)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际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由王士雯院士创办于2004年,目前编委会由分布在35个国家的350多位心血管专家组成。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反映老年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英文期刊,

    2017年12期 v.16 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老年人营养支持专栏

  • 中国五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失能危险因素分析

    景小凡;孙建琴;柳园;陈伟;李鸣;莫宝庆;万雪梅;黄承钰;杨珉;

    目的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失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五城市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综合医院3类机构中年龄≥65岁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DL、健康和营养等方面。判断失能与营养评价分别采用ADL-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微型营养评定法简版(MNA-SF)。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ADL-失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4929人入选本研究,根据失能情况分为病例组(<20分,n=379)与对照组(≥60分,n=4550)。两组年龄、城市、机构、所患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呼吸、体温、水肿、黏膜、皮肤弹性、咀嚼能力及牙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者中,营养状况正常占50.9%(2509/4929),存在营养风险33.66%(1659/4929),营养不良15.44%(761/4929),两组营养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精神神经系统疾病(OR=3.41)、咀嚼功能较差(OR=2.03)、心血管系统疾病(OR=1.87)、>90岁(OR=1.84)、泌尿系统疾病(OR=1.55)是老年人AD-失能的危险因素;良好的营养状况(OR=0.73)和消化系统疾病(OR=0.51)是老年人AD-失能的保护因素。结论 >90岁、咀嚼功能差、营养不良、患有精神神经、心血管及泌尿等系统疾病的老年人ADL-失能的风险增大。

    2017年12期 v.16 884-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药食同源主食与传统主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比较

    柳园;石磊;陶利;王椿;饶志勇;程改平;于凤梅;胡雯;

    目的比较药食同源主食与传统主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的影响,为T2DM主食多样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选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60.5±13.2)岁,随机分为3组即玉米组(A组)、荞麦组(B组)和药食同源组(C组),每组50例。试验期2 d,第1天三组患者均摄入统一制作的糖尿病套餐,第2天各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早餐中的素菜包子分别替换为等量重的玉米馒头(A组)、荞麦馒头(B组)和药食同源馒头(C组),其余膳食不变。分别测定食用前后空腹血糖(FBG)及2h-PBG,并对三种早餐馒头进行感官评价。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检验、成组设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三组患者食用馒头前后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P=0.986)。相比食用馒头前,食用馒头后B组(荞麦)患者2h-PBG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2.43)vs(9.71±3.09)mmol/L,P>0.05],C组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2.52)vs(9.96±2.33)mmol/L,<0.05]。C组(药食同源)患者食用馒头后的2h-PBG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相比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对早餐馒头的色泽、气味、口感、韧性和口味差评人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食同源主食调控血糖的效果优于传统的荞麦和玉米。

    2017年12期 v.16 88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临床结局的比较

    杨栋;胡雯;杜继宇;朱宏;罗继文;刘文;任杰;李金学;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食道癌患者90例,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EN+PN组,每组30例。术后24 h内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观察3组患者体质量亏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与EN组相比,PN组患者的体质量亏损显著增加[(7.3±1.3)vs(6.4±1.6)kg],而EN+PN组患者的体质量亏损显著降低[(4.6±1.0)s(6.4±1.6)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EN组和PN组(P<0.05),而EN组和PN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费用PN组>EN+PN组>E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结局改善效果较好。

    2017年12期 v.16 894-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强化谷氨酰胺及合生元的肠内营养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与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

    张勇胜;黄可可;贺瑜;刘莹;班碧秀;

    目的研究强化谷氨酰胺和合生元的肠内营养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与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92)。对照组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谷氨酰胺与合生元。治疗10 d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道耐受性。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B[(37.16±4.94)vs(33.10±4.97)g/L]、PA[(218.26±89.57)vs(175.12±88.42)mg/L]和Hb[(104.99±16.47)vs(97.04±16.86)g/L]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B[(37.16±4.94)vs(34.67±4.51)g/L]、PA[(218.26±89.57)vs(211.83±98.39)mg/L]和Hb[(104.99±16.47)vs(102.20±20.35)g/L]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6.67%vs 16.30%)、腹胀(7.78%vs 20.65%)以及恶心和呕吐(3.33%vs 10.87%)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谷氨酰胺及合生元的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肠道耐受性。

    2017年12期 v.16 898-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在老年慢病人群中的应用

    卞月梅;尤祥妹;

    人体每日能量消耗的精确测定有助于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防止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使营养治疗受益最大化。影响静息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很多,如体型与机体构成、性别、年龄、疾病、环境条件等,本文主要对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在不同慢病时期老年人群中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2017年12期 v.16 902-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日本吞咽障碍老人家庭营养管理的新进展介绍

    程懿;柳园;曾小庆;胡雯;

    根据我国老年人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现实,针对因衰老引起的吞咽进食功能下降或因疾病(如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问题,本文介绍了日本吞咽障碍老人家庭营养管理模式。建立以地区为单位,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共同联动,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有效保证吞咽障碍老人居家照护的质量,形成和推广"预防为主"的居家养老新医疗保健观念。以期有效减少居家吞咽障碍老人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开支并延长预期寿命。

    2017年12期 v.16 906-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临床研究

  • 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脂肪、肌肉等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刘陪沛;杨雪;彭楠;范利;朱敏;周明;朱亚琼;王秋华;李晓瑛;黎春华;郭燕梅;陈蔚;张丽;高月明;万阿娟;康娟;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脂肪、骨骼肌等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6月期间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474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对其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并调查其患各种慢性病的情况,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慢性病数量与各人体成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年龄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0.75,P<0.01),与性别没有相关性(r=-0.01,P>0.05)。剔除年龄、性别因素后,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内脏脂肪面积、躯干脂肪量、体脂百分比三者存在高度正相关性(r=0.71、0.61、0.60,P<0.01);与体脂量相关性低(r=0.21,P<0.01);与上、下肢脂肪量无相关关系(r=-0.06、0.03,P>0.05);而与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躯干骨骼肌质量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51、-0.50、-0.53、-0.53,P<0.01);与BMI、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骨矿物质存在中度或高度负相关性(r=-0.60、-0.56、-0.42、-0.65,P<0.01);与腰臀比(WHR)存在低度正相关性(r=0.23,P<0.01)。结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年龄、内脏脂肪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全身的骨骼肌、BMI、营养;而与四肢脂肪量、WHR相关性差。老年人除了应注意维持下肢肌肉量,还要充分重视核心肌群的锻炼,以减少内脏脂肪。同时老年人在营养上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

    2017年12期 v.16 910-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郑红英;宫娟;孙小红;王淼淼;刘安诺;章秋;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181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76例,年龄45~75(59.0±8.5)岁,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总体认知,了解认知损害现状并根据得分分组分析影响因素。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单因素分析影响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果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的MCI患病率为52.5%(95/1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吸烟、脑梗死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低血糖史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比值与MCI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与MCI正相关(OR=1.437,95%CI 1.017~2.029;P<0.05),教育程度和低血糖史与MCI负相关(OR=0.326,95%CI0.197~0.539;OR=0.400,95%CI0.167~0.958;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关注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时采取措施延缓认知功能减退。

    2017年12期 v.16 915-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70岁以上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安全性分析

    禹亚彬;宋研;陈亚;王付芳;祁付珍;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龄肝癌患者肝切除术资料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老年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的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70岁组(n=68)和<70岁组(n=84),分析两组术前临床资料[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合并症、实验室指标、吲哚菁绿(ICG)15 min滞留率、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异常比例、肿瘤病理情况]、选择腹腔镜肝切除比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术前HBsAg阳性率、血红蛋白(Hb)水平均较低[29.4%vs 71.4%,(128.18±15.26)vs(138.57±16.67)g/L,P<0.05],高血压较多(38.2%vs 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选择腹腔镜肝切除比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2%vs 2.4%)及术后ICU入住率(48.5%vs 17.9%)与<70岁组比较更高(P<0.05),但术后其他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70岁以上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是可行的。

    2017年12期 v.16 92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内镜黏膜切除术在诊治老年结直肠广基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的价值

    李清峰;刘兆周;丘文丹;邱李华;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诊治老年结直肠广基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镜室结肠镜检出的广基隆起性病变患者78例,年龄50~78(63.4±9.2)岁。通过EMR切除病灶,术中记录病变大小、形态以及手术操作方法、并发症、病理类型等信息。至少随访3个月。结果72例病变均予标准EMR切除,3例Ⅱa+Ⅱc病变及3例LST病变予EPMR切除。术中出血8例,出血量均<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发生;所有病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2.3%(72/78),组织治愈性切除率91.0%(71/78)。术后病理提示增生性息肉8例(10.3%),管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D)58例(74.3%),管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D)10例(12.8%),黏膜下癌2例(2.6%)。共随访6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3~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EMR诊治老年结直肠广基隆起性病变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017年12期 v.16 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高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评价

    张颢;韩莉;李真;赵子明;高连君;常栋;肖宪杰;张荣锋;杨延宗;尹晓盟;夏云龙;

    目的评价高龄心房颤动(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RA)的877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75岁)68例、年轻老年组(65~74岁)320例及对照组(<65岁)489例。记录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术后血栓栓塞率、再住院率、二次手术率、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率以及术后缓慢心室率比例。消融成功的定义:术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未再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房颤。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x~2检验、方差分析或LSD检验进行分析。应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比较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不同年龄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结果消融过程及安全性评价:3组患者术中并发症(5.9%vs 3.1%vs 2.9%)、手术时间[(196.65±34.45)vs(196.03±40.02)vs(194.36±37.89)min]、X射线曝光时间[(19.81±6.73)vs(19.44±6.45)vs(18.69±6.0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3组患者随访(21.45±6.31)个月,其术后血栓栓塞率(4.4%vs 3.4%vs 2.5%)、再住院率(23.5%vs 22.2%vs18.0%)及二次手术率(11.8%vs 12.8%vs 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老年组患者在术后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相对较低(13.2%vs 29.4%vs 20.0%,P=0.001),术后动态心电图出现缓慢心室率的比例较高(23.5%vs 15.6%vs12.3%,P=0.03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不同年龄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和安全性与年轻患者相似。

    2017年12期 v.16 929-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崇振;王选琦;黄莉;

    目的比较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完全血运重建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63.1±8.5)岁。根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分为一次PCI组(n=48)和分次PC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院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PCI组单次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一次PCI组[(180.0±60.0)vs(230.0±70.0)ml,P=0.04],院内MACEs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较一次次PCI组显著降低[1.6%(1/62)vs 10.4%(5/48),P=0.04;4.8%(3/62)vs 18.8%(9/48),P=0.02]。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分次PCI组较一次PCI组MACEs发生率降低[4.9%(3/61》)vs 17.4%(8/46),P=0.03]。结论分次PCI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可能是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优先选用的介入治疗策略。

    2017年12期 v.16 934-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基础研究

  • 葛根总黄酮上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保护内皮细胞损伤

    易军;李泱;朱庆磊;尹彤;杨洁;刘杰;赵晓静;周浩;陈光辉;

    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PR)对H_2O_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检测PR对PI3K和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细胞自噬荧光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PR+H_2O_2组相比,PR+H_2O_2+LY294002组的A_(570nm)值显著降低[(2.07±0.08)vs(1.69±0.04),<0.05]。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25.47%)和PR+H_2O_2组(13.26%)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而与H_2O_2组相比,PR+H_2O_2组的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25.47%vs 13.26%;P<0.05)。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和PR+H_2O_2组的自噬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P<0.05),PR+H_2O_2组的自噬荧光强度显著低于H_2O_2组(P<0.05)。H_2O_2+PR组的PI3K和AK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R+H_2O_2+LY294002组的PI3K和AKT蛋白表达显著低于H_2O_2+PR组(P<0.05)。结论PR可通过抑制细胞过度自噬和凋亡,促进内皮细胞存活,对H_2O_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表达上调相关。

    2017年12期 v.16 939-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病例报告

  • 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恶性心律失常1例

    吕佳璇;李月红;庄震;

    <正>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比例达50%~60%,其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50%,老年人发生率更高。透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与高血钾、电解质紊乱、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1,2]),由此引起的猝死率达25%~([3])。本文回顾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内科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安置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颤器或起搏器及手术血管路径的选择。

    2017年12期 v.16 944-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综述

  • 炎症在梗死心肌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

    余帮兴;王文;刘婷婷;

    炎症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与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Ly6C~(Lo)单核细胞、M2巨噬细胞及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阴性巨噬细胞可能有助于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修复。同时,心肌梗死后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CCR2等,它们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已经表明心肌梗死后强烈的炎症反应是造成心肌组织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药物等外界手段抑制心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脏损伤,保护心肌组织,可能会为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再生修复提供新的策略。

    2017年12期 v.16 946-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免疫检测点阻滞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孙鹏;徐玉清;

    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免疫检测点阻滞剂在实体瘤治疗上取得振奋人心的效果。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B细胞,在限制自身免疫及过度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的高表达使T细胞活性受到过度抑制,从而发生肿瘤免疫逃逸;PD-L1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检测点阻滞剂疗效的标志物。免疫治疗因其持久的反应性及较小毒副作用使部分肿瘤患者获益明显。本文旨在阐述主要的PD-1/PD-L1检测点阻滞剂(单抗)近年来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肾细胞癌等治疗上研究的现状并在获益人群中筛选出可能具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

    2017年12期 v.16 95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 围手术期阿司匹林应用现状

    韦敏;韩志强;钟海燕;

    对于心血管疾病或具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终身不间断服用阿司匹林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于此类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停用阿司匹林是一个常见的难题。如何平衡阿司匹林在减少血栓风险和增加围手术期出血中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就阿司匹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以及血栓弹性图在评价血小板功能方面进行综述。

    2017年12期 v.16 956-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主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编 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电话:010-66936756
传真: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 王士雯
总编辑:范利

副总编辑:陈韵岱

执行主编:叶大训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出版地:北京市
邮发代号:82-408
创刊时间: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