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述评

消息

专题笔谈

临床研究

  • 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压节律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李源;李晓苗;陶国才;张惠;徐礼鲜;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节律及胰岛素抵抗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全麻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测定术前24h动态血压。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将103例受试者按24h动态血压节律类型分为4组:杓型高血压组(25例);杓型高血压加胰岛素抵抗组(26例);非杓型高血压组(26例);非杓型高血压加胰岛素抵抗组(26例)。术前及术后第7天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结果非杓型高血压加胰岛素抵抗组MMSE得(24.3±1.3分),与杓型高血压加胰岛素抵抗组(27.3±1.7分)、杓型高血压组(28.3±0.6分)及非杓型高血压组(26.8±1.3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合并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且有协同作用。

    2009年05期 v.8 402-404+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张刚;曹雪滨;祝之明;崔英凯;翁玉龙;马永娜;江明宏;

    目的研究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特征,为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18例高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86±6)岁,分为高血压病组(EH,35例)、糖尿病组(DM,3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44例),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阻力指数、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等检测结果。结果与EH组、DM组比较,EH+DM组颈动脉阻力指数均显著升高,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厚。EH+DM组患者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单纯EH组、DM组。DM、EH及EH+DM组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收缩期升主动脉内径(AOD)有显著差异,其中EH+DM组患者LVMI、AOD高于其余2组;EH+DM组尿微量蛋白高于EH组和DM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EH组和DM组。结论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危险性明显增加。

    2009年05期 v.8 405-408+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老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预后

    周伟炜;宋以信;关有彦;

    目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价老年重症监护室(GICU)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GICU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77例年龄≥65周岁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入GICU当日的资料,计算APACHEⅡ评分和预期死亡风险。随机抽取117例患者的资料作为ANN的训练集,其余6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ANN的检验集。根据APACHEⅡ的22个变量建立ANN22,根据单个变量对于预后预测的影响大小,去除影响较小的变量,分别利用10个和8个变量建立ANN10和ANN8。应用APACHEⅡ和ANN22、ANN10、ANN8预测检验集患者的死亡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OC)判断ANN和APACHEⅡ的预测能力。结果ANN22和APACHEⅡ的aROC分别为0.943和0.94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29)。ANN10和ANN8的aROC分别为0.968和0.926。结论应用ANN预测GICU患者的死亡率与应用以Logistic回归为基础的APACHEⅡ相比,结果相当。应用较少的变量所建立的ANN预测准确性仍很高。

    2009年05期 v.8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老年人多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余小骊;伍小华;

    目的探讨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所收治的141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观察确定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引起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按其影响大小而排列的顺序为:心房纤颤、颈动脉斑块形成、糖尿病、高血压病,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房纤颤、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病是引起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4个最重要危险因素,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不同的防治方案对降低该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2009年05期 v.8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费军;许樟荣;刘瑛琪;张朝利;王晓非;刘军华;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特征,探讨CTCA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及481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CTCA检查,其中111例患者(糖尿病41例,非糖尿病7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并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结果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CTCA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均相关良好,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45.8%vs24.5%;P<0.05),多支病变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复杂,CTCA在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5期 v.8 417-419+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顾翔;许厚田;李铭辉;段俊斐;顾健;陈勇;高松;张玲芳;徐日新;孙磊;刘晓东;谢勇;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老年及非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5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以60岁为界限分为老年组13例,非老年组12例,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冠脉内自体PBSC移植(PBS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情况、PBSCT的不良反应及其前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变化。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闭塞病变,多支病变及植入支架数均较多。PBSCT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均明显缩小。而两组上述参数的术前术后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脉内自体PBSCT治疗老年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有效,且效果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

    2009年05期 v.8 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并糖尿病肾病抗AT_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赵林双;罗巧云;向光大;廖玉华;侯洁;乐岭;孙慧伶;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并糖尿病肾病(DN)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压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71例高血压并DN患者和51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对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的DN患者分别在原胰岛素降糖方案治疗基础给予贝那普利10mg,口服,1次/d;尼群地平10mg,口服,3次/d;双氯噻嗪12.5mg,口服,1次/d;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观察贝那普利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临床降压及尿蛋白的疗效。6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高血压并DN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43.7%,31/71)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13.7%,7/51)和对照组(10%,4/40)。临床降压疗效总评定,DN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贝那普利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6%和45.0%;临床降蛋白尿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1%(27/31)和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DN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的疗效明显优于阴性组,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9年05期 v.8 425-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核素心肌显像的初步探讨

    陈良;蒋锦琪;林启蓉;谢文晖;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特点,初步探讨其显像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成人患者4例,按体重0.56mg/kg予双嘧达莫针剂,于4min内静脉注射,10min及240min后分别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有3例的负荷图像显示为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正常而延迟图像显示为局部心肌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1例为下壁,1例为心尖部、下壁和前壁,1例为前壁),即"反向再分布";有1例患者显示为负荷图像和延迟图像固定性的下壁局部心肌放射性分布稀疏。结论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反向再分布"的存在与心脏微血管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2009年05期 v.8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昼夜节律探讨

    李静;华琦;谭静;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昼夜节律变异。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7年6月连续收集268例因发作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CCU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另选268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匹配。将1d以6h为单位分为4个时间段,统计两组患者各时段内例数,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在糖尿病组,第1~4时段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0、73、64、71例,各时段间发病例数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分别为55,90,62、61例,第2时段发病例数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1)。两组间比较,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发病例数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存在昼夜节律性,而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的昼夜节律消失。

    2009年05期 v.8 433-43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经桡/尺动脉途径置入氮氧化钛涂层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

    张孝忠;张晋;张军;王红;原新茹;殷雪萍;

    目的探讨氮氧化钛涂层支架(TITAN2)在老年经桡/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共入选29例冠心病患者,男16例,女13例。均采用经桡动脉或尺动脉途径行冠脉血运重建。计算TITAN2支架病变的通过率、早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29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43处>75%狭窄病变,植入支架42枚,1枚支架未能通过病变(右冠状动脉),通过率97.7%。植入支架后无残余狭窄、支架脱载、内膜撕裂、支架内早期血栓形成及冠脉破裂。随访1~5个月,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TITAN2支架在老年冠脉血运重建方面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2009年05期 v.8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

    张健;胡大一;王显;郭实;杨士伟;张守彦;石宇杰;徐威;李晓明;路敏;

    目的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并研究其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急诊科设立急性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与常规诊疗流程相比都有所缩短。急性心肌梗死(70.1±31.7)minvs(115±40.5)min(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4)minvs(264±78)min(P=0.02);非心源性胸痛(108±66)minvs(126±96)min(P=0.03)。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2009年05期 v.8 439-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经桡动脉入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刘晓堃;李莉;王印华;赵碧琼;田美蓉;尚小明;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84例和经股动脉组88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AMI患者PCI术前术后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SAS、SDS积分无显著差异,PCI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SAS、SDS积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PCI术后1个月、6个月时,经桡动脉PCI组较经股动脉PCI组SAS、SDS积分进一步减低(P<0.05)。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不同手术入径对AMI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直接PCI治疗AMI患者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且安全、有效。

    2009年05期 v.8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段文昌;耿珊;杨光;张秀荣;李百彦;王立军;徐希云;孙洁;崔连群;周聊生;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PCI加适当药物治疗;另一组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对比观察近期临床效果及长期随访以了解远期预后的不同。结果PCI组近期症状体征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1年、2年因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肌缺血再次入院治疗人次及4年、8年随访心源性死亡率各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有较显著差异。结论PCI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改善远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2009年05期 v.8 445-447+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基础研究

  • 心力衰竭大鼠组织中核因子κB的活化与细胞因子的表达

    李彦华;王士雯;朱梅;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不同阶段主要脏器细胞因子水平的增高与NF-κB活化之间的关系及细胞因子表达增高的发生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在术前、术后4周、16周分别留取心力衰竭失代偿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脏器组织,测定在不同组织中、同一组织心力衰竭不同时期NF-κB活性变化。结果手术组肺脏内NF-κB的活化水平明显增高,与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呈正相关,与相应的大鼠心脏功能(主要比较指标为±dp/dtmax)呈负相关。结论在大鼠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存在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增高,且增高的程度与相应组织中NF-κB的活化程度有关。

    2009年05期 v.8 448-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应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替米沙坦对成熟脂肪细胞的影响

    陈康;窦京涛;潘长玉;邓斌;闫文华;邢光;汪保安;母义明;陆菊明;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查替米沙坦独立干预下成熟脂肪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对替米沙坦作用下成熟脂肪细胞的功能变化进行预测。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并进行替米沙坦(0.1mg/L)干预,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并纯化,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分别与含有36000个基因或基因片段的高通量小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和数字化处理,筛选替米沙坦干预组与对照组成熟脂肪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推测替米沙坦独立作用下对于成熟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信号途径。结果共筛选1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8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71个,这些基因涉及脂质代谢、细胞分化及成脂过程以及脂肪细胞分泌,其基因功能可能参与替米沙坦对于脂肪细胞功能的独立影响。通过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细胞-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途径、氧化应激等与脂肪细胞分泌有关的途径均受到影响。此外,替米沙坦还可能作用于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与成脂过程相关途径如Wnt信号途径、β-catenin相关途径以及Notch信号途径等。结论替米沙坦对成熟脂肪细胞可能具有独立于AT受体的特殊作用,并对细胞脂质合成、代谢产生影响。

    2009年05期 v.8 452-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经验交流

临床病例讨论

  • 60岁男性咳嗽呼吸困难伴发热患者1例

    梁志欣;佘丹阳;陈良安;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0岁,主因"咳嗽、呼吸困难1个月,发热半月"于2009年4月30日入院。患者曾于2005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005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右肾同种异体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入院时服用西罗莫司和强的松

    2009年05期 v.8 464-46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综述

讲座

会议纪要


主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编 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电话:010-66936756
传真: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 王士雯
总编辑:范利

副总编辑:陈韵岱

执行主编:叶大训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出版地:北京市
邮发代号:82-408
创刊时间: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