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临床研究

  •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靶病变近端急性血管事件

    卢才义;王士雯;刘玲玲;薛桥;吴兴利;程芮;张玉霄;刘鹏;陈瑞;赵忠仁;

    目的总结分析择期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连续病例的靶病变近端发生的急性医源性血管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方法对2001-2004年间完成的老年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986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处理靶血管中、远段靶病变的过程中,因为损伤近端非干预病变造成近端急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特点和处理结果,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急性血管事件的近端非干预病变的造影特点。主要分析指标包括病变成功率、靶病变近端急性血管事件率、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986例患者共干预2136根血管和2367个病变,植入2556枚支架。病变成功率100%,病例成功率99.9%,病死率0.1%,并发症率0.5%。2136支靶血管存在261处近端非干预性病变(12.2%)。发生近端急性血管事件24次,发生率9.2%,包括近端夹层11例(45.8%)、急性血栓形成5例(20.8%)、严重血管痉挛8例(33.3%)。近端非干预病变和近端急性事件病变造影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血管事件的处理结果为直接植入支架11例(45.8%),冠脉内溶栓后植入支架4例(16.7%),急诊静脉溶栓后植入支架1例(4.2%),冠脉内反复注射硝酸甘油缓解痉挛8例(33.3%)。结论(1)靶病变近端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对介入操作的决策和步骤具有重要影响;(2)靶病变近端不稳定性斑块的机械性激惹和破坏是造成术中和术后近期急性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3)准确识别和有效保护靶病变近端不稳定斑块是防止围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4)介入手术后加强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3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不同年龄段病因、诱因和病死率调查

    赵玉生;李佳月;吴海云;李泱;林海丽;王士雯;

    目的回顾调查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诱因和病死率,探讨防治对策。方法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出院和住院期间死亡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4760例,以60~69岁,70~79岁和≥80岁分为3个年龄段,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70~79岁和≥80岁年龄段与60~69岁年龄段相比,病因中冠心病随增龄增多(48.9%、51.6%比37.3%,P<0.001),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病随增龄减少(分别为7.3%、2.1%比20.8%和4.3%、1.6%比8.7%,P<0.001),70~79岁年龄段肺心病比例最高;诱因中肺炎随增龄明显增多(17.3%、23.0%比13.8%,P<0.01与P<0.001);伴随疾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随增龄增多(分别为51.9%、55.6%比41.7%和28.8%、28.0%比24.0%,P<0.05至P<0.001),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死率随增龄显著增高(13.1%、14.7%比7.1%,P<0.001)。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和伴随疾病构成比中,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肺炎随增龄增多,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随增龄减少,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变化,住院期病死率随增龄增高。

    2007年03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探讨

    黄鹏;唐佩福;姚琦;梁雨田;陶笙;张群;郭义柱;梁向党;王岩;

    目的回顾性研究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8例新鲜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进行了正、侧位X线片检查,并按照AO分级进行分级。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治疗:(1)28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2)40例采用外固定架。平均随访1.5年。最终采用功能评分(Sarmiento)判定功能。结果石膏固定组优良率为53%;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7.5%。结论尽管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经济、方便、快速,但应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外固定架固定对于恢复腕关节功能以及防止该部位再骨折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2007年03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53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特点分析

    杨贤兵;拓西平;张馨文;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HF)的发病诱因,为提高老年HF防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长海医院近5年老年HF患者53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老年HF患者发病季节特点:冬季占全年41.5%,春季占21.4%,夏季l1.5%,秋季25.6%;老年人HF临床主要诱因为感染138例(26.0%)、心肌缺血127例(23.8%)、劳累99例(18.7%)、心律失常28例(5.2%)、其他如情绪激动43例(8.0%),输液过快25例(4.7%),不适当药物使用21例(4.0%)也是老年HF常见原因之一。结论老年HF发病时间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冬高夏低,在老年人群尤其突出。老年人HF临床主要诱因为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2007年03期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处理

    傅卫红;赵琪;张青;于颖;覃红;

    目的探讨高龄(≥80岁)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解放军第451医院共行LC术13776例,对其中≥80岁的结石性胆囊炎病例共34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评估、降低并发症影响因素并减少其发生提出可行性依据。结果本组平均年龄82.1岁,26例有明确的术前合并症,占76.5%,合并有两种以上疾病者15例,占44.1%,胆囊炎急性发作17例,病理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急性发作患者起病48h内急诊手术7例,内科抗感染并治疗合并症后手术10例,住院时间(13.3±5.3)d,手术时间(28.4±8.6)min,全部病例均完成手术,术后第3天发生快速房颤并急性心衰1例,合并糖尿病切口延迟愈合1例,合并肝硬化急诊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肝功损害加重1例,其余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高龄患者LC围术期,注意术前评估,慎重确定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仔细处理,是保证高龄老人顺利度过LC围手术期的必要条件,从而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2007年03期 163-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左旋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张治宇;倪琴;殷仁富;时慧琦;袁志忠;王湘云;邢永吉;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WHO/ISFC诊断标准的DCM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安体舒通和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左旋卡尼汀(L-CN,商品名:雷卡)组(30例),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国产L-CN3.0g,21d为一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游离卡尼汀(f-CN)浓度,取30例单纯室上速患者血浆作为健康对照组;疗程始末行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与健康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f-CN浓度均降低;给予L-CN治疗后,L-CN组患者血浆f-CN显著升高;L-CN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室性早搏总有效率、短阵室速总有效率分别为86.7%vs64.4%、76.2%vs42.1%、71.4%vs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CM患者体内存在肉碱缺失,补充外源性L-CN可升高患者血浆L-CN浓度,使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明显改善。表明L-CN是辅助治疗DCM的有效药物之一。

    2007年03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马艳梅;王士雯;赵玉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12例连续的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用统一的表格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通过χ2检验的方法得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412例患者中共有10例发生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4%,均在术后发生。其中60%为非Q波心肌梗死,70%发生在术后7d内,仅30%表现为心绞痛。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不全、ST段压低≥0.05mV及术后心肌缺血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结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大部分发生在术后1周内,多为无症状性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术前心功能不全、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压低≥0.05mV及术后心肌缺血可能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2007年03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老年低血糖脑病误诊分析

    王利群;周翠玲;张延霞;

    目的探讨老年低血糖脑病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老年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老年低血糖脑病患者被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癫痫或脑炎。结论老年低血糖脑病易被误诊,临床上对老年突发的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及精神异常者应常规行血糖检查,及时确诊并尽早治疗,以免影响预后。

    2007年03期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韩雅玲;张剑;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老年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分组标准:≥60岁CTO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期<60岁CTO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的CTO病变者共1716例。其中老年组971例,对照组745例。本组老年CTO患者中女性患者占27.4%,而对照组为9.1%;老年CTO患者的吸烟(57.2%)和患高血压比例(61.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48.5%),P<0.05。老年组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46.3%)低于对照组(54.5%),P<0.05;而老年组合并心律失常(10.4%)、心力衰竭(27.3%)、脑血管病史(6.4%)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8.7%和2.7%),P<0.05。老年组的肾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人均CTO支数(1.44±0.35)高于对照组(1.39±0.98),P<0.05。老年组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83.9%)高于对照组(71.0%),P<0.05。老年患者CTO特征中绝对性(93.9%)、刀切状(37.4%)、长度≥15mm(72.4%)、直径≤2.5mm(13.3%)及桥侧支CTO比例(23.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5%、24.4%、36.9%、9.3%和14.9%),P<0.05。结论老年CTO病变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程度较非老年CTO患者高,且老年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多支病变比例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2007年03期 175-17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万云高;华琦;秦俭;刘力松;李冬宝;桑诚;

    目的对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3例住院患者。结果(1)老年患者(≥60岁)36例,平均年龄(71.6±6.8)岁;非老年患者(<60岁)37例,平均年龄(44.8±9.9)岁。(2)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心脑血管病史、手术史、肿瘤、骨折;非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DVT、手术史、心脑血管病史、骨折、肿瘤。心脑血管病史、肿瘤在老年组比非老年组高(17/36∶8/37)、(6/36∶1/37),差异有显著性(P<0.05)。⑶老年组死亡率较高(11/36∶2/3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肺动脉栓塞患者伴随疾病多,住院预后差。

    2007年03期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基础研究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高脂饮食老年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王璋;司良毅;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老年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雄性青年大鼠〔3月龄,体重(250±30)g〕与老年大鼠〔20月龄,体重(450±50)g〕各24只。各组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缺氧组,每组8只。实验时间12周,实验终点电镜观察胸主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评价AS早期大鼠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ICAM-1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1)高脂组与缺氧组均出现高脂血症。(2)高脂组出现轻度内皮损伤,老年缺氧组内皮病理损伤较高脂组严重,形成典型的AS早期病变,包括内皮细胞脱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吞噬脂质空泡等。(3)高脂组动脉内膜PCNA及ICAM-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均显著增加,缺氧组较高脂组血管壁PCNA及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老年高脂组及缺氧组较相同条件青年组PCNA及ICAM-1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加速高脂血症大鼠AS早期病变的进程,其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的动脉内皮ICAM-1蛋白表达增加,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从而可能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7年03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压力超负荷致左室肥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与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1的表达

    杭涛;江时森;宫剑滨;汪春晖;谢渡江;任海玲;诸葛海鸿;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腺嘌呤核苷酸转运体-1(ANT1)对压力超负荷致左心室肥厚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模型,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2,4,7,14,21,30d。ANT1 mRNA含量的测定采用RT-PCR法,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缩窄后4dANT1 mRNA的含量上调,并于第7天达到峰值,术后14d其含量回落至对照组水平,并保持至30d。(2)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在术后1d即升高,在4d时进入高峰期并持续至7d,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直至实验结束。而对照组未发现凋亡的存在。结论(1)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适应后负荷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参与机制;(2)ANT1部分介导了压力超负荷致左室肥厚中心肌细胞的凋亡。

    2007年03期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脂多糖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杨学东;张新勇;赵怀兵;尹明;钱小顺;王士雯;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对S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细胞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分别测定AM培养上清液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5,10,20,50mg/LLPS分别干预下,大鼠AM培养上清液NO含量、NOS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LPS促进大鼠AM分泌NO,并诱导AM脂质过氧化损伤,这可能是内毒素诱发肺部炎症反应不易控制和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2007年03期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短篇论著

经验交流

病例报告

临床病理讨论

综述

科普园地


主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编 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电话:010-66936756
传真:010-66936756
E-mail: zhlndqg@mode301.cn

创刊人: 王士雯
总编辑:范利

副总编辑:陈韵岱

执行主编:叶大训
编辑部主任:王雪萍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1-5403
CN:11-4786/R
出版地:北京市
邮发代号:82-408
创刊时间:2002